“医伴夕阳”实践团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 ——语言服务与健康关怀共筑乡村养老新生态
为响应教育部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号召,推动普通话普及与乡村养老服务深度融合,2025年7月,“医伴夕阳”实践团在吉阳区落笔村、红花村、南丁村开展为期一个月的“语言服务+健康关怀”专项活动。团队以护理专业志愿者为主体,通过创新推普教学与健康服务结合的模式,助力农村老年人提升普通话应用能力,打通乡村健康信息传播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精准需求对接:推普教学融入健康场景
针对农村老年人普通话基础薄弱、医疗沟通困难等问题,团队精心设计“健康用语”情景课堂,聚焦问诊、用药咨询等高频场景,通过角色扮演、情景模拟等形式,帮助老人掌握实用表达。鼓励老人用普通话分享自身健康故事,激发学习兴趣。
在健康服务环节,团队将推普与护理实践紧密结合。血压测量、艾灸护理等过程中,志愿者用普通话同步讲解操作步骤和医疗术语;开设的“健康知识推普小讲堂”以通俗易懂的普通话,向老人普及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病预防知识,既提升语言能力,又强化健康意识。
专业团队保障: 双技能服务提质增效
为确保服务专业性,团队由7名护理专业学生和2名普通话培训师组成,前期接受了推普教学、老年沟通技巧等专项培训。活动中,成员充分发挥护理特长,累计服务老人200余人次,健康关怀与语言教学同步推进,形成“1+1>2”的服务效果。落笔村75岁的李阿婆感慨:“以前去医院听不懂医生说话,现在学会了用普通话描述病情,心里踏实多了!”
成果显著: 探索可持续服务模式
本次活动覆盖三个行政村,超50%参与老人初步掌握基础医疗场景的普通话沟通能力,团队总结的“医疗服务+语言推广”联动模式获村民高度认可。该模式为乡村振兴中的“语言扶贫”提供了新思路,未来可结合更多专业力量推广复制。 “医伴夕阳”团队表示,推普不仅是语言教育,更是赋能乡村发展的重要纽带。团队将持续跟踪服务效果,优化内容设计,为促进乡村健康知识标准化传播、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贡献青春力量。
文/图|黄群荟 审稿|马新源